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独家 > >> 内容页

联读美析,博览深思——余映潮老师教例欣赏之《乡愁》

2023-06-03 11:20:52 来源:个人图书馆-宝妞

【教例简介】

《乡愁》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作,虽然只有短短四节,但已经成为不朽的经典,成为“乡愁”诗文的代表。可惜这首诗目前已经不在统编教材中了,不过经典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经典。余映潮老师执教这首小诗的那节课也成为经典。他运用了诗歌联读的方式扩大视野,运用诗歌美读的方式领略美感,运用诗歌美析的方式学习写法,最后再用诗歌联读来收束教学。

【教例简述】


(相关资料图)

一、诗歌联读,解说乡愁

1.了解“乡愁”和“乡愁诗”,屏显:

乡愁: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,怀念家乡的不绝情思。

乡愁诗:表达远离故乡的人对家乡思念、对故土眷恋、对亲人怀念的古今诗歌。

2.联读席慕容的《乡愁》,屏显:

乡愁

席慕容

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

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

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

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

离别后

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

永不老去

3.积累名言: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,永不老去。

4.了解余光中。屏显:

余光中,我国台湾人,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。

我是厦门人,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,二十年来,不住在厦门,住在厦门街,算是嘲弄吧,也算是安慰。——余光中《听听那冷雨》

5.老师深情诵读余光中的诗,屏显:

当我死时,葬我

在长江与黄河之间

枕我的头颅,白发盖着黑土

在中国,最美最母亲的国度

我便坦然睡去,睡整张大陆

……

——余光中《当我死时》

6.学生齐读《乡愁四韵》。

7.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美读美析。

【感叹:如此丰富的联读内容,让学生的视野一下子就开阔起来。】

二、美读诗歌,感悟深情

1.屏显名言:

烧我成灰,我的汉魂唐韵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。——余光中

2.老师强调这就是余光中的深情。

3.学生各自读诗。

4.学生齐读第一节诗。

5.老师强调要读出韵味,要用舒缓的语气,轻声地朗读。

6.老师范读第一节。

7.学生再次试读,老师强调“那”字在此可读“nei”。

8.老师强调用节奏来表达悠远的思绪。屏显:

乡愁

余光中

小时候 乡愁 是一枚 小小的 邮票

我 在这头 母亲 在那头

长大后 乡愁 是一张 窄窄的 船票

我 在这头 新娘 在那头

后来啊 乡愁 是一方 矮矮的 坟墓

我 在外头 乡亲 在里头

而现在 乡愁 是一湾 浅浅的 海峡

我 在这头 大陆 在 那 头

9.学生试读,老师强调要读出节奏,要拖音。

10.学生反复朗读。

11.屏显余光中阐释乡愁的话语:

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,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“大母亲”,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,就有了“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”一句。由此,这“乡愁”其实也是一种“国愁”,所以才有了厚重万分的分量。

——余光中

【感叹:美读的意义远不止理解内容、体悟情感,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。】

三、诗歌美析,品味乡愁

1.老师出示话题:《乡愁》的表达之美

活动建议:每位同学写几行文字,集中地欣赏《乡愁》在某个方面的表达之美。

2.学生动笔,写作。

3.学生精彩分享,老师评说。

4.老师小结,学生笔记重点,屏显:

题材之美:……

复沓之美:……

纯朴之美:……

画面之美:……

时空之美:……

音乐之美:……

虚实之美:……

意蕴之美:……

【感叹:如此细腻、准确、生动的品析会给学生带来知识与情感的震撼。】

四、再诗诗歌,收束本课

1.联读诗歌,屏显:

醉汉非马

把短短的巷子

赵成一条曲折回荡的

万里愁肠

左一脚 十年

右一脚 十年

母亲啊 我正努力

向您 走来……

2.老师深情范读。

3.学生齐读。

4.结课。

【教例赏析】

这是一堂诗意盎然、情感荡漾、神思飞扬的语文课。余老师以他宏大的心胸和厚实的知识储备,联读、美读、品读,在朗朗书声中让学生神飞扬、气荡漾、情深沉。

这个教例给学生设计了充分的学习活动,现代诗的教学必须突出美读美品。只教学这一首小诗自然是无法尽兴,余老师的就采用联读的方式,不仅联出了余光中的另外两首乡愁诗,还联了席慕容、非马的两首乡愁诗。不仅联了几首乡愁诗,还联了余光中对自己和自己的诗的解读文字。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联读中,感悟到余光中深沉的情感,感悟到游子的深深思乡之情。这是以读代讲的非常好的范例。

这个教例中学生还积累了丰富的知识。现代诗中涉及了很多知识,余老师在教例中都不露痕迹地渗透给学生。节奏、停顿、语气、语调、旋律、虚实、美感、字词教学、叠词选用、反复咏叹……这些知识丰富而实用,余老师都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学生,让学生体悟,领会。

这个教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。诗歌的教学既怕讲得多,又怕流于表面,一读而过,过于肤浅。余老师把这个度把握得非常好。他让学生自己品析,品析之后,以小结的方式排山倒海般地给学生进行了诗歌品美的头脑风暴。他从题材之美、复沓之美、纯朴之美等八个角度对诗歌进行了品析,让学生感觉到原来这首浅显的诗竟然有如此深厚的文学价值。

余老师这节课荡气回肠,余韵悠长,堪称经典,久久难忘。

关键词:
分享到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方时尚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